English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99-08-06 来源:光明日报 《毛泽东与海军将领》 吴殿卿 袁永安 赵小平 主编 解放 我有话说

1958年5月27日到7月22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新中国成立八年来的工作,针对当前形势,讨论国防建设问题。

海军同志积极主张加强海军建设,海军刘道生副司令员在会上发言,提出经过10到15年时间,海军逐步发展舰船××万吨,在反对外来侵略时,用海上力量阻止敌人,把敌人消灭在海岸、岛屿附近;平时用海军保障和支持国家和平利用海洋生产,将来还要到南极去。这一主张既从实际可能出发,又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反映了海军广大指战员的心声,也是全中华民族的百年宿愿。但是,有的领导同志持不同意见,甚至说这是“大海军主义”。

海军副政治委员苏振华和与会的海军同志有些紧张,他们担心不能取得会议同意,将要耽搁海军建设进程。

6月21日,毛泽东来到会议上,苏振华和海军的同志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他。

毛泽东开始讲话了,他说:“我还是希望搞一点海军,空军搞得强一点。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就那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导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两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七八次。”

毛泽东进一步说:“我是始终主张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但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刘道生的发言,可能急了点,但要保护他的积极性,他主张的数字并不大嘛。打个比方,蒋介石的海军像个蚊子,风一吹就吹跑了。我们要建设强大海军。”

毛泽东还说:“我们除了继续加强陆军和空军的建设外,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立‘海上铁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内建立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

毛泽东的讲话给了苏振华和海军同志很大鼓舞。

第二天,毛泽东亲自召集军委扩大会议小组长会议,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他频频插话,十分活泼生动。苏振华特别希望毛泽东对海军工作多作指示。果然,毛泽东微笑着说:“海军提出保卫海防,不让敌人上岸。中国海岸线一万几千公里,都不让上岸,是不是能够办到?可不可以考虑一下,一万公里不让上,有几千公里让他上;上来后好捉活的,不让跑掉。完全不让上,我看靠不住。就是有些地方准备好了让他上来,把他困住,消灭掉。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打法呢?”

苏振华领悟到毛泽东讲的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建设方针问题,就是要从实际出发,积极防御,而不是分兵把口。苏振华深知,晚清末年,西方帝国主义从海上入侵,中国海防一触即溃,政治腐败是根本原因,而分兵把口的防御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毛泽东又说:“几年以后,形势会有变化,将来钢生产出来了,工厂搞起来了,要造什么样的飞机、什么样的军舰呀?”他举目问苏振华:“海军需要多少钢?”

苏振华慎重回答说:“造150条潜艇,大约要30万吨钢。”

毛泽东摇头说:“太少了。可以多搞些。”

彭德怀插话说:“可以再多搞些潜艇。”

黄克诚也兴奋地说:“还可以搞航空母舰。”

苏振华也接着说:“我们现在如果要出国访问,连一条像样的军舰也没有。将来自己可以造军舰了,太平洋的局势就要改观。”

许多元帅、将军都兴致勃勃发言,热烈支持建设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等大家议论了一阵后,说着:“军队,特别是海军、空军,现在要赶快抓技术、抓设计、抓科学研究。现在不搞,将来就来不及,赶不上了。5年,10年以后,还可以设想一些新问题。”

苏振华趁势说道:“海军刘道生副司令员写了个关于海军建设的材料,其中有一些新的提法。”

毛泽东很感兴趣说道:“材料在哪里?我要看一看。”

苏振华回答说:“我这里有一份。”说着,就把材料递交给毛泽东。

在这次军委扩大会议前几天,5月14日苏振华就和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副司令员罗舜初联名向中央军委报告:在现代条件下,我国海军也应该以火箭、导弹为主要武器。而且,建议中央请苏联提供海军新技术援助。海军新建立的研究所也已提出了发展军用核动力装置和研制导弹核潜艇的具体建议。

受到毛泽东6月21日、22日讲话的鼓舞,苏振华心绪难平。面对世界各国海军科技的发展,他越发觉得毛泽东高瞻远瞩,要求中国海军要有一个飞跃。

苏振华深深感到毛主席亲自主持的这次军委扩大会议,虽然不止涉及海防,但对海军建设,无疑将有重大指导意义。这是推动海军发展的机遇,应当抓住这有利时机,促进海军建设。6月24日苏振华和罗舜初邀请中国科学院张劲夫副院长、五院钱学森院长和一机部、二机部的领导同志开会,向他们通报了海军向党中央建议研制核潜艇的报告。苏振华说:“你们都是专家,请你们来审查,看是不是可行?如果可行,我们代表海军几十万指战员,请求你们支持,支持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宿愿,建设起强大的海军,使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外人的欺负!”

科学家和工业部门的同志和海军同此一心,他们以科学家的严谨和胆识,热情支持海军所提设想和建议,主张着手独立研制核潜艇。

海军向聂荣臻副总理作了报告,聂帅再次召集有关同志,听取了详细汇报。聂帅十分高兴,指示海军综合各方面意见,重新修订请示报告,把需要和可能,成功的把握和预期的困难,客观地、如实地向中央报告。聂荣臻反复仔细地审核海军重新修订的报告,由他署名于6月27日向党中央报告:我国原子反应堆已开始运转,这就提出了原子能和平利用和原子动力用于国防的问题……为此,曾邀集有关同志进行了研究,根据现有力量,考虑国防需要,本着自力更生的方针,首先设计和制造能够发射导弹的原子潜艇。

周恩来总理一直关注这一工程,他接到报告后第二天,即6月28日便批示:请小平同志审阅后提请中央常委批准。

6月29日邓小平就在报告上批示:拟同意。他还高兴地特别加注说:是好事!

报告送到了毛泽东案头,他为海军同志有此雄心而高兴,欣然圈阅,批准这一报告。

军委扩大会议结束时,毛泽东讲话强调大搞民兵,大搞特种武器。

大搞特种武器!毛泽东发出了加速进程的命令。

为了落实毛泽东要求海军赶紧抓科研、抓设计的指示,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苏振华和海军党委提出立即着手建立海军科学研究基础和比较完整的造船工业体系,把军事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训练使用组成有机整体,互相促进。组建了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选调老大学生于笑虹担任部长。瞄准世界各国海军新技术的发展,着手追赶。我军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机构,当时,也唯有海军设立了这一部门,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支持和批准。

毛泽东、周恩来十分关心海军建设。周恩来于6月28日致电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请苏联向中国海军提供新技术援助。7月21日,苏联驻中国大使尤金向毛泽东转达了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关于苏联同中国“建立一支共同潜艇舰队”的建议,说什么苏联沿海的自然条件不利于充分发挥核潜艇的作用,要求利用中国沿海的良好条件建立中苏共同核潜艇舰队。毛泽东当即表示说:“首先要明确方针:是我们办,你们帮助?还是只能合办,不合办你们就不给帮助,就是你们强迫我们合办?”第二天,7月22日,毛泽东又约见尤金,非常气愤地说:“你们昨天把我气得一宿没有睡觉。”接着严肃而尖锐地指出:“一切都合营,陆海空军、工业、农业、文化、教育都合营,可不可以?或者把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你们只搞了一点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你们建议搞海军‘合作社’,怎么向全世界讲话?怎么向中国人民讲话?”毛泽东要尤金告诉赫鲁晓夫:“你们帮助我们建设海军嘛!你们可以做顾问。为什么要提出所有权各半的问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建立潜艇舰队问题,这是方针问题:是我们搞你们帮,还是搞‘合作社’,这一定要在中国决定。赫鲁晓夫同志也可以来,因为我已经去过他那里了。”7月31日,赫鲁晓夫秘密访华,毛泽东义正辞严地维护国家主权,拒绝了他提出的无理要求。后来,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我们的海军希望中国沿海港口能为我们的潜水艇加油,让艇上人员上岸休假。当我向毛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他又斩钉截铁地当场拒绝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9月8日,赫鲁晓夫专电回答周恩来:同意“在舰艇新技术方面,给予广泛援助”,并邀请中国派代表团赴苏商谈。经中央军委研究,周恩来确定组成以苏振华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专家代表团,去苏联商谈海军技术协定。国家财政虽然十分紧张,仍尽最大可能搞出2亿卢布外汇给海军引进先进的舰艇制造技术。苏振华强调选调有实际才能的中、青年技术干部参加代表团,以便在谈判过程中,通过“细看、多问、深谈”,尽可能多地掌握新科学技术知识。

从1958年10月底起,经过三个多月艰苦谈判,就引进常规导弹潜艇、中型鱼雷潜艇、导弹快艇、水翼鱼雷艇和潜对地弹道导弹、舰对舰飞航式导弹及制造特许权等达成协议。关于提供核动力技术等援助的要求,苏方表示还没有准备好提供。根据行前党中央确定的适可而止的方针,不作强求。苏振华立即派专人回国汇报协议草案。

1959年1月29日毛泽东审查了协议草案,圈阅同意。2月4日,苏振华代表中国政府同苏联政府签订了《关于在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援助的协定》。人们称之为“二四协定”。后来,苏联没有完全履行协议,苏振华和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攻关,进行仿制,努力实现国产化。

“二四协定”舰艇的仿制和国产化,对于提高中国造船工业水平和加强海军装备起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造船技术工人,为后来研制新型舰艇,如导弹驱逐舰、核动力导弹潜艇、常规潜艇、导弹快艇等做了准备,为实现毛泽东提出的“大搞造船工业”打下了基础。

毛泽东听苏振华汇报了同苏联谈判的艰难经过,针对赫鲁晓夫的刁难和破坏,无比愤慨,掷地有声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苏振华牢记毛泽东这一要求,始终坚持建造核潜艇。即使在国家遭到严重灾害的年月,也多方争取,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核潜艇研制工作不断线,为后来这一工程重新上马打下了坚实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